专家学者对话:世界奇迹中国的经济答卷

——中外专家学者系列对线日电(新华社记者)62年前,当人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时,接过的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经济“一穷二白”的国家。如今,这个国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有人将中国的变化,称作“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奇迹”。那么,中国的经济奇迹由何而来?对世界经济影响几何?

当人们还在探究其中奥秘的时候,领导这场奇迹的中国已将目光投向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局面,中国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区区679亿元;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9万亿元。华夏大地,处处是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中国经济腾飞何以发生?人们试图找出答案。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就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也遭遇过许多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吸取以往的教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让市场发挥基础作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这套理论既有创新,又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如此描述新中国走过的经济轨迹。

坦桑尼亚革命党威尔逊·姆卡马认为,中国经济成功,源于中国目标明确,思想坚定,致力于为人民大众建设美好社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是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易卜拉欣·阿梅里则将中国经济成就归因于改革开放、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他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释放了中国人民的才能,而蓬勃发展的经济,也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当然,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明智且高超的执政能力。”

智利、国会众议员劳塔罗·卡莫纳说:“中国的发展来源于中国人民及其执政党的智慧,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执政党能超越意识形态的生硬标签,从更加科学合理的角度考虑经济发展问题。当外界审视中国经济成就时,时常提到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而这种模式和经验背后的精神实质,是中国始终秉持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理念。”

保加利亚社会党议员亚那基·斯托伊洛夫则对中国经济腾飞的路径很感兴趣:“开始时,中国将外资吸引到沿海和边境地区,然后向内地和西部地区推进……在依赖外来资本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过后,再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重组,现在中国已走上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他强调:“将长远战略与具体政策相结合,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地区的作用,让改革、发展和稳定相得益彰,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此外,改革开放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与外界的互动。津巴布韦前农业部长鲁加雷·贡博指出:“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中国以双赢为合作前提,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多合作伙伴。中国的理念是双赢而不是征服。她平等地看待合作伙伴,确保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1949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更重要的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仅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更逐渐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厂”转变为进口逐年增加的“世界市场”。人们都在探寻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它将为世界经济格局带来哪些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主要是国际经济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的贸易份额也在不断增长,中国经济开始与世界有了一定的互动,并且在某些方面影响着世界,”李雪松认为,中国在经济领域与世界的互动正日益增强。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而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了正增长的势头,中国更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占据较大比重。

李雪松说:“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和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这是由产业分工、资源和人力等各种因素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说中国还会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崩溃论”、“”等论调在某些西方舆论中从未间断,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并不认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我不认为领导下的中国对全球会是一个威胁,西方不应担心中国的成功。”

欧洲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皮埃尔·德芙安说:“中国取得的成就值得钦佩。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奇迹对世界有着积极影响。”

库达舍夫曾在苏联驻华使馆工作多年。在这位前外交官看来,中国奇迹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中国的发展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全球性地位得到加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得到扩大,社会主义思想的威望也在提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在财富存量、能源损耗、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显著。中国奇迹能持续多久?中国经济将如何化挑战为机遇?中国人面临着新的考验。“中国已经出现了发达经济体所特有的问题,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加快。对中国而言,这个问题尤为严峻,因为与工业化国家不同,中国的老龄化是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的,”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冯幽兰说,“‘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普及养老金制度,但由于中国人口规模过大,这将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指出,中国以前一直利用大规模生产的低技术含量产品占据国际市场,获取快速发展,“但这一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越南等国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中国每年毕业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质量更高的工作。

李雪松认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全球经济增长框架。此前,国际实体经济分工呈三角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主要市场是第一角,但它们过分依赖负债消费;第二角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能够发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对出口依赖较大;最后一角是中东、俄罗斯等资源富集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出售初级产品,但产业结构单一,“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国过度依赖负债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无法消化大量的产品,这就对中国的出口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当下热门的气候变化问题也为中国产品的出口埋下了隐忧。李雪松说:“目前美国和欧盟都在积极推动碳关税的实施,其本质是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为名,实施贸易保护。一旦碳关税得以实施,就会对中国的出口构成重大的影响。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旦实行碳关税,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将减少21%。”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正在走入中国人视野的新名词。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停滞的一种状态。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必然的,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和发展模式。”他表示,只要处理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收入分配问题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这三个挑战,就能够避免落入陷阱。他预言,未来20年左右,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快速、平稳增长。

90载光阴荏苒,中国带领人民奋勇前行,交出了一份让世界震惊的经济答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改革之路将会更加艰难,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诚如日本中央政治局委员长不破哲三所说:“中国所走的发展之路,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人民走过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依靠着社会主义精神和智慧,中国终能解决问题,继续前行。”(执笔记者:李学梅;参与记者:驻外分社记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